长者关爱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沅江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26 07:53 浏览次数:87 字体:[ ]

2024年,沅江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农业行政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通知要求,结合2024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编制了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本报告全文在政府网公布,欢迎查阅现结合沅江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实际,现将20241月1日至202412月31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政务公开有关要求,坚决执行《条例》规定,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审批服务,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为坚持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工作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2024年,围绕重点领域事项,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惠农补贴政策、重大农业项目建设、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重大行政事务审批、农业产业政策、产业法律法规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把行使权力的依据、决策的过程、执行权力的内容和方式、行使权力的结果公开,实现了行政许可、权力运行全过程的主动公开。

一是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政务公开设有“机构信息、财政信息、政策文件、计划总结、人事信息、通知公告”六个信息公开专栏。法定主动公开内容37条。其中,机构信息3条,财政信息11条,政策文件3条,计划总结2条,人事信息2条,通知公告15条。本年度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1件,行政许可窗口办理事项90条,农机事务中心办理农机驾驶证53本,行政处罚66件,行政强制2件,移送案件8件。

二是及时梳理行政权力事项。目前,我局行政权力事项共418项。依申请六类66项(其中:行政许可21项,行政给付4项,行政确认9项,行政奖励3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行政权力28项);依职权类四类352项(其中:行政处罚250项,行政强制39项,行政征收8项,行政检查55项)。对权责事项及时上传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公开。

三是严格遵守“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按照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从检查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科学合理地实施随机抽查检查。今年,年度抽查计划事项11项,其中专项抽查事项5项,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6项,已全部完成计划任务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率100%

四是我局设置了“沅江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沅江现代农业简介、文明创建专栏、法治宣传等专栏,实时发布最新热点信息。每周进行了工作动态推送,全年共发布农业农村工作动态推文19期,转发发布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共30条,全年共发布推文100余条。

五是及时自查历年公开内容,对过期、错误的信息及时进行删除或更正。

(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不断加强对政务舆情的收集监测、研判、跟踪、处置、回应和反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真诚予以回应,2024年协同处置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办理工单113件,按时回复率和办结率达到100%。

(三)政府信息管理情况。成立了局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牵头,局属各单位固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以局属各股室、二级机构为责任主体,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我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答复、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咨询等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件和流程,及时合法公开政务信息,保障群众知晓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情况。充分发挥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报刊、广播、电视等信息公开渠道,依托“中国农技推广APP”、湖南农业“12316”官方公众号,为涉农主体提供便捷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公众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发件

本年废止件数

现行有效件

规章

0

0

0

行政规范性文件

0

0

8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90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66

行政强制

2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行政事业性收费

0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

企业

科研

机构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0

0

0

0

0

0

0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0

0

0

0

0

0

0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0

0

0

0

0

0

0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0

0

0

0

0

0

0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0

0

0

0

0

0

0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0

0

0

0

0

0

0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0

0

0

0

0

0

0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0

0

0

0

0

0

0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0

0

0

0

0

0

0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0

0

0

0

0

0

0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0

0

0

0

0

0

0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0

0

0

0

0

0

0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0

0

0

0

0

0

0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0

0

0

0

0

0

0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0

0

0

0

0

0

0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0

0

0

0

0

0

0

2.重复申请

0

0

0

0

0

0

0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0

0

0

0

0

0

0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0

0

0

0

0

0

0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0

0

0

0

0

0

0

(六)其他处理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0

0

0

0

0

0

0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0

0

0

0

0

0

0

3.其他

0

0

0

0

0

0

0

(七)总计

0

0

0

0

0

0

0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0

0

0

0

0

0

0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

纠正

其他

结果

尚未

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

维持

结果

纠正

其他

结果

尚未

审结

总计

结果

维持

结果

纠正

其他

结果

尚未

审结

总计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4年,我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公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

一是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信息公开还不够全面、细致,如一些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读还不够深入透彻,存在简单文字堆砌现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公开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运用了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公开渠道,但各渠道之间的信息整合和协同发布还不够紧密,存在信息重复发布或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在利用政务新媒体与公众互动交流方面还需加强,部分群众留言回复不够及时,影响了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三是公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且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政务公开新政策、新要求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及时,在信息收集、整理、审核、发布等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规范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效率。

改进情况1.强化公开意识,提升公开质量:进一步提高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主动公开意识。围绕农业中心工作和公众关切,进一步拓展公开内容,加大对农业农村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文件、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细化公开事项,提高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政策解读工作,创新解读形式,采用图表、漫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让政策解读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2.整合公开渠道,增强公开实效:加强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开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信息发布流程,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发布机制,确保各渠道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强化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加大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力度,及时回复群众留言咨询,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探索开展模式,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3.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公开基础:进一步充实政务公开工作力量,明确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