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24年,沅江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农业行政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通知要求,结合2024年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编制了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本报告全文在市政府网公布,欢迎查阅。现结合沅江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实际,现将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政务公开有关要求,坚决执行《条例》规定,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审批服务,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为坚持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工作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2024年,围绕重点领域事项,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惠农补贴政策、重大农业项目建设、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重大行政事务审批、农业产业政策、产业法律法规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把行使权力的依据、决策的过程、执行权力的内容和方式、行使权力的结果公开,实现了行政许可、权力运行全过程的主动公开。
一是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政务公开设有“机构信息、财政信息、政策文件、计划总结、人事信息、通知公告”六个信息公开专栏。法定主动公开内容37条。其中,机构信息3条,财政信息11条,政策文件3条,计划总结2条,人事信息2条,通知公告15条。本年度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1件,行政许可窗口办理事项90条,农机事务中心办理农机驾驶证53本,行政处罚66件,行政强制2件,移送案件8件。
二是及时梳理行政权力事项。目前,我局行政权力事项共418项。依申请六类66项(其中:行政许可21项,行政给付4项,行政确认9项,行政奖励3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行政权力28项);依职权类四类352项(其中:行政处罚250项,行政强制39项,行政征收8项,行政检查55项)。对权责事项及时上传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公开。
三是严格遵守“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按照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从检查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科学合理地实施随机抽查检查。今年,年度抽查计划事项共11项,其中专项抽查事项5项,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6项,已全部完成计划任务,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率100%。
四是我局设置了“沅江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沅江现代农业简介、文明创建专栏、法治宣传等专栏,实时发布最新热点信息。每周进行了工作动态推送,全年共发布农业农村工作动态推文19期,转发发布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共30条,全年共发布推文100余条。
五是及时自查历年公开内容,对过期、错误的信息及时进行删除或更正。
(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不断加强对政务舆情的收集监测、研判、跟踪、处置、回应和反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真诚予以回应,2024年协同处置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办理工单113件,按时回复率和办结率达到100%。
(三)政府信息管理情况。成立了局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牵头,局属各单位固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以局属各股室、二级机构为责任主体,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我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答复、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咨询等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件和流程,及时合法公开政务信息,保障群众知晓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情况。充分发挥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报刊、广播、电视等信息公开渠道,依托“中国农技推广APP”、湖南农业“12316”官方公众号,为涉农主体提供便捷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公众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0 |
0 |
8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9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66 |
||
行政强制 |
2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 然 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4年,我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公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
一是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信息公开还不够全面、细致,如一些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读还不够深入透彻,存在简单文字堆砌现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公开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运用了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公开渠道,但各渠道之间的信息整合和协同发布还不够紧密,存在信息重复发布或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在利用政务新媒体与公众互动交流方面还需加强,部分群众留言回复不够及时,影响了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三是公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且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政务公开新政策、新要求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及时,在信息收集、整理、审核、发布等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规范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效率。
改进情况:1.强化公开意识,提升公开质量:进一步提高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主动公开意识。围绕农业中心工作和公众关切,进一步拓展公开内容,加大对农业农村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文件、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细化公开事项,提高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政策解读工作,创新解读形式,采用图表、漫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让政策解读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2.整合公开渠道,增强公开实效:加强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开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信息发布流程,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发布机制,确保各渠道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强化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加大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力度,及时回复群众留言咨询,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探索开展新模式,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3.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公开基础:进一步充实政务公开工作力量,明确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