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市人大、市政协关于加快沅江水产业发展的审议意见和建议案,立足沅江水产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134”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抓住三个关键、强化四个保障,发挥优势、打响品牌,做大做强做优水产业,全面提升沅江现代水产业的水平和竞争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活水资源,做强水产业”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水产业在“四水农业”中的排头兵作用,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快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业、高附加值的水产加工流通业、多功能的休闲渔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水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底,水产综合产值超100亿元,实现阶段性“百亿水产”发展目标;到2027年底,实现沅江水产品供应的稳步增长,水产业绿色发展,优势特色品种规模化,区域布局逐步合理化,渔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水产加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水产综合产值年增速不低于6%,全面提升沅江现代水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到2030年底,二三产比重超70%,水产综合产值稳居全省前列,进一步巩固全国渔业百强县地位。
(二)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任务是攻克“五个重点”、实现“六个一批”。“五个重点”即新增一个省级良种场;争取一个渔业绿色循环试点县项目;引进一家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个水产综合交易(物流)中心;打造一个水产品牌。“六个一批”即解决一批水产领域“卡脖子”难题;建成一批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普及一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创建一批特色渔业休闲基地;培育一批新型渔业经营主体;集聚一批引领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主要措施
(一)打造一个品牌
通过以“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模式,实施全市渔业品牌提升工程,打造以“生态南洞庭,绿色水产品”为品牌内涵的“洞庭水·沅江鱼”区域公用品牌;深度挖掘并融合南洞庭湖本土特色鱼类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构建独具魅力的品牌文化;建设具有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的“沅江大头鱼”“沅江大斑黄鳝”等地域水产品品牌;培育金江水产、国民水产等创新能力强、信誉良好的企业品牌。
(二)抓住三个关键
1.抓种业创新
一是高质量建设水产种业繁育基地。提质改造沅江市土包村杨述平孵化场等3个省级良种场,扩大引领作用,创建榨南湖渔场省级良种场。在榨南湖渔场建设土著鱼类保种繁育基地;在草尾镇等6个镇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或温室大棚建设,形成小龙虾繁育展示示范基地;在草尾镇等3个镇(街道)建设龟鳖繁育示范基地,确保亲本保存能力提高30%以上,优质亲本供应数量增加20%以上;二是攻关突破水产优良品种和新品种。与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南省科学研究所合作,在榨南湖建立洞庭湖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场,建立健全洞庭湖水产种质资源保存、评估和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研发+基地的种业本地化生产模式。
2.抓模式推广
一是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着力推动池塘生态化改造、尾水处理,完成4万亩精养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目标;充分发挥阳罗洲镇鹭鸶湖渔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二是打造特色养殖基地。突出一镇一品产业区域布局,在草尾镇、阳罗洲镇、黄茅洲镇、南大膳镇等重点水产大镇打造乌鳢、黄鳝、鳜鱼、斑点叉尾鮰、鲫鱼、鳊鱼等镇域特色品种养殖基地7500亩。三是发展设施渔业养殖模式。在琼湖街道、南大膳镇等镇(街道)打造设施渔业示范基地2个,扶持壮大管竹山村合作社、兄弟公司、南大渔村圈养桶、流水槽等设施渔业基地,促进我市水产养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智慧化。四是探索特种水产套(轮)养模式。在草尾镇、南大膳镇打造池塘网箱黄鳝养殖基地2个;在草尾镇、共华镇打造鱼鳖混养示范基地2个,推广特色混养模式,拓展特种水产养殖范围,提升池塘养殖效益。五是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草尾镇等4个镇打造标准化集中连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4000亩,推广“稻虾(蟹)+鳜、鳖、蛙、鳝”等“稻+”高效养殖模式,推动我市50万亩宜渔稻田区高效利用;在草尾镇、琼湖街道等5个镇(街道)打造池塘养虾先行试点区500亩,重点攻关“四季都有虾、四季养大虾”。六是拓展大水面增养殖模式。打造浩江湖“人放天养”生态示范基地,推广“人放天养、保洁、护渔”内湖生态修复模式,全面推动全市6.5万亩大水面渔业生态高质量发展。将“生态大头鱼”定位为我市渔业主打产品之一,大力研发大头鱼种苗培育、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加工以及以大头鱼为原料的特色餐饮(全鱼宴)或预制菜(剁椒鱼头)。创建浩江湖大头鱼、甲鱼有机品牌,获批“沅江大头鱼”等国家地理农产品标志认证,拓展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品牌链。
3.抓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来拉动第一产业的增长,打造具有沅江特色的渔业经济。
一是构建渔加工新体系。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水产品深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2家;支持培育规上企业,推动市场主体“个转企”“小进规”,实现新增规上企业3家。加大培育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国民水产、金江水产、亿通农业专业合作社、湘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水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推动本土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发改局等部门要牵头包装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辣妹子、金江水产、湖南鲟鱼生态科技等本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性环节难题,发展水产品生物科技、生物产业,提升水产品附加值。促进结构调整。聚焦国内市场需求,发展鲜活、冷冻、调理、预制、鱼糜、干制等产品生产,满足不同消费口味、品质、场景等多样化需求。着力基地打造。在草尾镇高标准建设集交易、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功能齐全的水产品(小龙虾)综合交易(物流)中心;推动中蔬联项目二期的建设。
二是增添渔文旅新动力。创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积极引导湖南鲟鱼生态科技等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在新湾、浩江湖、南大膳镇北堤适度建设观光娱乐、休闲垂钓和以“渔”为主题的多元功能的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承办垂钓大赛、鱼饮食文化节、渔业科普、美术摄影等赛事节庆活动,实现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乡村休闲特色渔业小镇。在小河咀等地集中创建集沅江渔文化、民宿、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优美、休闲特色鲜明、渔业文化浓郁、渔村风情独特”的最美特色渔村,举行以弘扬传承沅江休闲渔业非遗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为主题的渔业产业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厚的渔业文化节庆(会展)活动。
三是培育渔餐饮新业态。打响沅江渔餐饮品牌。扶持壮大莎林虾蟹、十八湾渔家乐、顺生塘、万青农庄等餐饮民俗、家庭农场,充分展现沅江渔俗文化、渔家美食、渔乡风情,打响沅江“渔家宴”“渔家乐”“渔家客栈”等独具特色的渔餐饮品牌。跨界合作、创新发展。积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四个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突出目标导向,强化政策保障和人才引进,实现沅江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1.强化组织保障
健全协调推进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由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牵头负责,各部门、镇村联动的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科工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在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安排、政策支持、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沅江水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2.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市级财政应统筹资金设立支持渔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加大对水产全产业链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对深加工企业和基地建设项目要重点扶持;修订并持续落实《沅江市支持发展水产百亿产业若干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撬动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多渠道投入沅江水产业发展;二是制定合理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渔业发展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等,科学设置政策性险种,扩大渔业保险参保对象、保险险种和责任范围,并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充分利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探索水产养殖保险新模式;三是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功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三产融合、水产品精深加工与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作为金融产品的重点支持方向,在授信准入、授信标准、放款额度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实行倾斜,优先为水产品牌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四是完善水产相关发展政策。优化设施渔业用地政策,积极落实用地需求,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加强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做到应发尽发;从严控制养殖水体用于“渔光互补”项目的申报,依法保护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权利;优化完善渔业统计指标体系,坚持依法、科学、真实统计。
3.强化人才保障
一是引进高端水产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沅江人才新政20条”,加大水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人才保障。加快对水产种业、淡水养殖与水产品加工高端人才的培养,构建结构合理的水产人才体系。二是健全水产科技支撑体系。联合省内外涉渔高校、科研院所,壮大科研、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开展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科技服务。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组织小龙虾协会、养殖大户等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提升沅江水产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4.强化环境保障
一是营造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把推进沅江水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渔业品牌等宣传活动相结合,提升沅江渔业知名度。树立一批加快产业发展的典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水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生态健康养殖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明确执法责任主体,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渔业执法保障能力。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渔业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普法宣传与督促指导,增强养殖生产经营主体遵法守法意识和能力,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附件:沅江市加快推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
沅江市加快推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
重点 |
资金概算及来源 |
工作目标 |
工作措施 |
牵头 |
责任单位 |
时间节点 |
||
2025 |
2026 |
2027 |
|||||||
一、种业 |
|||||||||
(一) |
省级良种场创建 |
|
1.扩大省级良种场示范作用; 2.增强我市种业影响力。 |
1.提质改造沅江市鱼类良种繁育场、沅江市土包村杨述平孵化场、湖南旭阳渔业有限公司3家省级良种场; 2.创建榨南湖省级良种场1家。 |
畜水中心 |
阳罗洲镇 |
|
√ |
|
(二) |
榨南湖渔场土著鱼 |
2000万元(生态修复补偿、水产种业重大项目资金) |
1.提升水产种质资源场基础设施建设; |
1.在榨南湖建设繁育设施,完善池塘护岸、围湖道路硬化等基础条件,2025年完成土著鱼类保种繁育基地建设; |
畜水中心 |
|
√ |
|
|
(三) |
小龙虾苗种繁育示范基地 |
8000万元(立项争资、社会资本) |
提升全市小龙虾苗种质量,有效保证小龙虾苗种生产供应 |
1.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工作,在草尾镇建设温室大棚及繁育展示示范基地1个; |
畜水中心 |
草尾镇 |
√ |
|
|
(四) |
龟鳖繁育示范基地 |
立项争资、社会资本 |
1.生产龟鳖苗种达100万只以上; |
1.建设龟鳖繁育基地,完善繁育设施、池塘、场内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
畜水中心 |
草尾镇(联帮水产) |
√ |
|
|
二、养殖业 |
|||||||||
(一) |
水产品稳产保供 |
|
1.提高我市水产品供给能力 2.确保我市水产品供应的稳步增长 |
1. 完成每年养殖面积、产量计划指标; 2. 加强渔业统计工作。 |
畜水中心 |
各镇(街道、中心) |
√ |
√ |
√ |
(二) |
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尾水治理 |
1.2亿元(上级专项资金) |
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促进大通湖流域可持续发展 |
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水系疏浚、道路改造、尾水治理设施建设等,2024年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1万亩,2025、2026、2027年各新增1万亩。 |
畜水中心 |
相关镇 |
√ |
√ |
√ |
(三) |
设施渔业及智慧渔业 |
上级专项资金、社会资本 |
探索科学养鱼、高效养鱼、生态养鱼、智慧养鱼发展新路径 |
1.扶持壮大管竹山合作社、兄弟公司、南大渔村圈养桶、流水槽基地等设施渔业基地;在琼湖街道、南大膳镇新建设设施渔业示范基地2个; |
畜水中心 |
琼湖街道、 南大膳镇等相关镇(街道、中心) |
√ |
√ |
|
(四) |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 |
600万元(社会资本、奖补资金) |
提升我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整体技术水平 |
1.突出阳罗洲镇鹭鸶湖渔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
畜水中心 |
阳罗洲镇 |
√ |
|
|
(五) |
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 |
1亿元 (奖补资金) |
成功申报并实施试点项目,推进我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
1. 推广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2.开展池塘养殖、水产苗种生产、生产服务保障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 |
畜水中心 农业农村局 |
自然资源局 相关镇 |
|
√ |
|
(六) |
精养池塘套(轮)养、一镇一品 |
社会资本 |
1.推广精养池塘套(轮)养模式; 2.打造多个镇域特色水产品养殖示范区 |
1.草尾镇池塘“鱼鳖混养”示范区2000亩;养殖黄鳝网箱40000口,14万㎡; |
畜水中心 |
相关镇 |
√ |
|
|
(七) |
大水面综合开发利用 |
社会资本 |
1.提升湖泊水质至三类以上; |
1.打造浩江湖“人放天养、保洁、护渔”三位一体综合利用示范点; 2.推广浩江湖“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综合开发利用我市6.5万亩大水面。 |
畜水中心 |
发改局 |
√ |
|
|
(八) |
小龙虾养殖 |
社会资本 |
1.建设标准化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
1.稻虾集中连片示范区4000亩,具体布局:草尾镇1000亩、共华镇1000亩、泗湖山镇1000亩、南大膳镇1000亩; |
畜水中心 |
草尾镇 |
√ |
|
|
(九) |
规范珍珠养殖 |
|
规范我市珍珠养殖业,确保绿色健康养殖 |
1. 出台《沅江市珍珠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意见》; |
畜水中心 |
农业农村局 |
√ |
|
|
三、加工物流 |
|||||||||
(一) |
加工业 |
社会资本、奖补资金 |
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
1.到2027年引进1-2家上规模、有影响力的水产品深加工知名企业;实现培育规上企业3家左右。 2.争取水产品加工与仓储保鲜能力建设项目上级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培育金江水产等加工企业,打造现代化加工企业。 3.包装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
商务局 发改局 畜水中心
|
农业农村局 高新区 科工局 |
√ |
√ |
√ |
(二) |
水产品(小龙虾)综合交易(物流)中心 |
8000万元(立项争资、社会资本) |
提升水产品加工、物流和仓储能力,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
1.打造草尾镇小龙虾综合交易中心; 2.积极协助中蔬联农产品农贸市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推动中蔬联项目二期的建设。 |
商务局 畜水中心 |
农业农村局 市监局 草尾镇 小龙虾行业协会 中蔬联 |
√ |
|
|
四、品牌创建 |
|||||||||
(一) |
区域品牌打造 |
|
创建“洞庭水·沅江鱼”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沅江水产品牌知名度 |
1.以“生态南洞庭,绿色水产品”为品牌内涵进行市场推广; |
畜水中心 |
市委宣传部 融媒体中心 市监局 |
√ |
√ |
|
(二) |
水产品品牌打造 |
|
将无名水产品转变为品牌产品,提高沅江水产竞争力 |
1.2025年完成“浩江湖大头鱼”“浩江湖甲鱼”有机认证; |
畜水中心 |
农业农村局 市监局 |
√ |
√ |
|
五、渔文旅融合 |
|||||||||
(一) |
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
社会资本 |
推进我市休闲渔业发展,为沅江渔业增值 |
1.引导湖南鲟鱼生态科技等企业社会资金投入; |
畜水中心 文旅广体局 |
市政协机关 商务局 |
√ |
|
|
(二) |
南大北堤休闲垂钓试点区 |
招商引资社会资本 |
打造乡村渔旅示范标杆,增加效益 |
依托南大北堤独特优势,建设码头、休闲垂钓设施、集民宿、餐饮远郊休养鱼馆(中心)。 |
南大膳镇 |
畜水中心 文旅广体局 农业农村局 商务局 |
√ |
|
|
(三) |
最美渔村、特色渔乡小镇 |
招商引资 社会资本 |
打造沅江独具特色的渔业休闲观光品牌,促进休闲渔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
1.在小河咀集中打造集观光、餐饮、民宿、休闲等为一体的最美渔村和特色渔乡小镇;举行渔业产业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厚的示范渔业文化节庆(会展)活动; |
琼湖街道 |
畜水中心 市监局 文旅广体局 |
|
√ |
|
六、资金保障机制 |
|||||||||
|
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制定合理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琼湖投融资功能;完善水产相关发展政策。 |
|
支持降低养殖风险,保障水产业发展 |
1.市级财政应统筹资金设立支持渔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2.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 3.修订并持续落实《沅江市支持发展水产百亿产业若干措施》; 5.充分发挥沅江城投的融资平台功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6.优化设施渔业用地政策;从严控制养殖水体用于“渔光互补”项目的申报。 |
政府办 |
财政局 农业农村局 自然资源局 琼湖投 |
√ |
√ |
√ |
七、人才保障机制 |
|||||||||
|
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实习基地 |
|
构建产学研、政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体系 |
1.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模式; 2.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名; |
畜水中心 |
组织部 |
√ |
|
|
八、监管保障机制 |
|||||||||
|
建立健全渔业执法和监管体制 |
|
持续提升沅江水产业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
1.建立健全生态健康养殖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
农业农村局 |
畜水中心 |
长期坚持 |
|
|
微信公众号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