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导读
近日,新华社、新湖南相继报道沅江进入芦笋采摘期。芦笋被誉为“洞庭虫草”,既是守护洞庭湿地的生态密码,更成为撬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详情请看↓↓↓
新华社报道
新湖南报道
近日,在南洞庭湖东湖脑湖洲,来自湘西的农妇秧正带领30多名当地的伙伴采收嫩绿的沅江芦笋,一天能挣两三百元。
沅江芦笋学名“荻笋”,是南洞庭湖湿地早春芦苇嫩苗。沅江市河网纵横,拥有86万亩湖洲湿地、45万亩芦苇荡,芦笋天然生长,无需施肥施药。沅江芦笋富含16种氨基酸与多种矿物质,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凭借“野生、有机、绿色”的特质,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宠儿”。
自2015年起,沅江市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推动传统造纸用芦苇向高附加值健康食品产业转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创新+农户参与”模式,全市培育16家芦笋加工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开发即食罐头、冻干食品、保健饮品等9大系列27种产品,获12项发明专利,主导制定省级地方标准,构建完整产业链。
沅江芦笋采摘期短,仅半个月左右,今年市场需求同比增长约20%。沅江芦笋生产企业负责人龚立军介绍,“今年收购量约500吨,因气温高,收购时间紧迫,我们加班加点,争取日收购50吨以上,尽早完成全年任务。”
目前,沅江市建成10万亩高标准芦笋采摘示范基地,年产量3万吨,全年综合产值超30亿元,芦笋产业占全市农业产值比重达35%,带动2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2万元。
来源|新华社、新湖南
编辑 | 刘敏
一审 | 刘敏 二审 | 孙帆 三审 | 肖琴
微信公众号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