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处墓!检察官,你们看。”沅江市南嘴镇百家沟村一位姓胡的老人,指着孤居深山的一处墓地,对该市检察院的检察官说。据老人介绍,墓地主人是一位因公牺牲的广东籍革命战士,墓地已有近五十年,往年鲜有人来悼念,也没有人来管护。
这次检察官们特意来寻墓,是因为不久前该院在开展英烈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宣传中,接到百家沟村的群众反映,村子附近有一处烈士墓地长期无人管护。该院立即指派检察人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展开初查,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当地的一位了解此墓基本情况的胡姓老人。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在老人的引领下,检察官们沿着泥泞小路,攀过荒芜的山岭,来到该村刘家脑组的一处小山包上。这里位置偏僻而隐秘,通行道路狭窄且泥泞。墓地周围杂草、灌木丛生,掩盖了墓茔主体。整个墓体就是简陋的堆土,仅有一块陈旧墓碑且边缘开裂破损,碑面凹凸粗糙,隐现“杜亚苏烈士墓”“因公牺牲”“重于泰山”等碑文,显然长期无人管护。


实地了解情况后,检察官们制定了确认英烈身份、保护英烈墓方案。按照行动方案和计划,重点放在确认“杜亚苏”烈士的身份及情况。
他们首先联系到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求确认“杜亚苏”烈士的身份以及埋葬处。退役军人事务局查询后答复:沅江本地英烈名录中没有“杜亚苏”烈士这个人,也没有相关的信息。他们再次联系市人民武装部、档案馆、民政局查阅比对当地参军入伍档案等资料,仍未能找到该名烈士的资料信息,无法确认其身份。

检察官们再次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沟通,召开找寻“杜亚苏”烈士协调会。双方确定继续深入调查,扩大找寻范围。他们根据线索,与广东省珠海市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进行了电话咨询、检察函询等方式,终于找到“杜亚苏”烈士的亲属。其亲属回复:杜亚苏入伍后因公牺牲,由部队安葬在他服役的地方沅江赤山岛,因远隔千里之外,悼念十分不便,一直没去祭拜。亲属提供的信息基本与“杜亚苏烈士墓”上记载的信息相符。珠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提供了杜亚苏烈士的基本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确认此墓系中华烈士英名录中广东籍杜亚苏烈士的墓地。
杜亚苏烈士,男,1950年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县(现珠海市香洲区),1968年光荣应征入伍,前往湖南沅江服役。服役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工程兵部队排长。1974年8月在洞庭湖国防施工中,因排哑雷不幸牺牲,年仅24岁。牺牲后,部队将其安葬在牺牲地沅江赤山岛,并立下墓碑,后因部队变迁,无人管护。
英烈墓主人确认后,该院对杜亚苏烈士墓地纪念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展诉前磋商,讨论研究具体解决方案及措施,由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保护方案,征询杜亚苏烈士亲属意愿,选择采取原址保护、入烈士陵园保护、迁回原籍保护等方式,对杜亚苏英烈纪念设施切实保护到位。通过跟进调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履行好相关程序后,根据其亲属的意愿,拟将杜亚苏烈士墓迁入沅江市烈士陵园统一管理保护。
一次跨区域的公益调查确认了一位特殊的英烈士身份,也维护了英烈权益。该院将以开展英烈保护专项监督行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对烈士纪念设施的管护工作,维护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并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持续推动英烈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形成“检察+行政”合力,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整改到位,有效提升本地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该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切实加大英烈保护力度,推动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保护英烈设施、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贡献检察力量与智慧。
责编:蒋碧 审稿: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