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洞庭湖区堤防残破,水患频发,百姓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20多万民工整修南洞庭,拉开大规模治理洞庭湖的帷幕。现年87岁的阳光忠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为修建好大堤,他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勇于担当,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豪情万丈的奉献之歌。
来到阳光忠老人的家中,他正在写一本题为《修心修性修垢修尘》的书,以告诫晚年的自己要“修心、修性、修垢、修尘”。说起当年修固大堤,老人家有说不完的话。
1954年11月,民工们全部抵达施工现场,南洞庭湖的整修工程正式开工。整修范围北达沅江万子湖,南至望城乔口,涵盖湘、资两水入湖河段,有1700平方公里。要赶在第二年的3月份前按期完成,工期不到100天。工程浩大、时间紧迫,大家伙早出工晚收工,每天劳动12个小时以上,还组织劳动竞赛,拼进度、比质量。
阳光忠老人经过劳动竞赛获得了“标兵”称号,肩上就多了一面小红旗,他说:“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有了这面小红旗,阳光忠老人干劲十足,每天要担5、6方土,一个人抵得上三个人。为了争夺这面小红旗,阳光忠老人和当时另一个小分队的小队长王清乾杠上了,每天两人竞赛谁担土担得更多。
而正是有了这样冲天的干劲,工作效率不断刷新。大家一鼓作气,一人挖土四人挑,每担土有上百斤。在隆冬结冰的大堤上,挑土的人每天要挑220担,往返110多里路。1955年3月份,仅用三个月时间,南洞庭湖整修按期竣工,70多万亩土地,从此有了265公里大堤的保障。阳光忠老人说:“虽然我们倒了垸子,但党帮助我们修复洞庭湖堤垸,重建家园,我们没有怨言,只有感谢。”
在整修结束后,阳光忠老人获得了“修湖甲等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而在当时,他所在的中队只有他获得了甲等劳动模范的荣誉。
由于这次经历,阳光忠老人落下了病根,现在起床对他来说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他总是要侧翻身再往上使劲才能慢慢地坐起来。
岁月匆匆,大湖汤汤。现如今,大堤肩负着守护家园的责任,坚挺地站立在洞庭湖岸。而67年前风华正茂的修湖民工,大多已经辞世,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青春之火,曾点亮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也见证着家园蝶变,烛照后人。
责编:喻浩 审稿: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