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鹏带医生上门为贫困户义诊
“小周,你来得正好,帮我搭把手,抬下东西。”
“小周,我的低保款还没到,你帮我问问看。”
“小周,我的交通事故赔偿还没处理好,你帮我联系一下。”
“小周……”
小周名叫周鹏,是益阳市扶贫办干部,2019年3月,组织选派到沅江市黄茅洲镇子母城村,成了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该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367人。村子大,人口多,情况比较复杂,扶贫工作如何开展?刚来到这里,他心里没底,也有些茫然。
“不要着急,112户贫困户,每户家庭情况不一样,先了解情况,事情才能办好。”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的几句话,让他找准了方向。刚开始走访,有些村民看到他年纪轻、没经验而不愿意与他沟通,他总是耐住性子与群众扯家常。
有一次去贫困户彭娭毑家走访,彭娭毑70多岁了,女儿都已出嫁,家中只有她与老伴两人。为拉开话题,他拿个小板凳坐彭娭毑旁边,讲起自己参加工作后的一些见闻趣事。彭娭毑被他打动了,“小周,看不出来,你口才还挺好。我有项补贴款还冇到位,你帮我问问看。”他当面电话联系,问清缘由,作好解释,补贴发放后,又第一时间上门告诉她。彭娭毑喜欢上了这个小伙,逢人就说,“小周干部人年轻,办事热心,真不错。”后来她有个什么难事,都会想着给他打个电话。
贫困户刘建花,身体一直不好,在镇医院门诊看病花费1000余元。了解情况后,他立即向她讲政策,告诉她,政府为她们代缴了扶贫特惠保,门诊也可报销,并帮她完成报销手续。揣着报销的300多元钱,刘建花对扶贫干部有了新的认识。
正是这一件件小事,他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与理解。走在村头,村民都会热情的和他打招呼,与村民的距离近了,成了入户“狗不叫”干部,工作也越来越有干劲。然而他也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好了第一步,112户家庭,每户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难,但都充满同样的希望,要想真正为村里做出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还得因地制宜,对症施策。
贫困户李建军,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学习稻虾轮作养殖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尝到甜头的李建军干劲更足,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发展稻虾种养70亩。他认真总结这夫妇俩的脱贫致富事迹,邀请媒体采访报道。当年被评为2019年益阳市十大脱贫状元。
![]()
今年李建军的龙虾又丰收了
李建军夫妇出名了,找他们买虾的也越来越多,产业越做越大,夫妇俩逢人就表扬“小周年轻有想法,我们致富要搭帮他”。现在李建军不但还清了贷款,还住上了新房,添置了家电,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他的影响下,全村共发展稻虾种养近2000亩。
走在扶贫路上,周鹏笃实前行,收获了群众信任,也收获了个人成长。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他觉得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和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青春答卷”。
责编:喻浩 审稿: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