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2月,是候鸟在洞庭湖越冬的集中期。为进一步加强南洞庭湖湿地的保护,沅江市开展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岸线、洲滩及缓冲区、实验区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
在南洞庭湖朗山人工促进修复工程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将一箱箱沉水植物菹草用船转运,在湖面的浅水处播撒种植。菹草是天鹅等素食候鸟喜爱的食物,播撒这种植物可以营造候鸟栖息的生活环境,补充候鸟的食物来源。这里修复的是一个数千亩的人工洲滩,由于洞庭湖枯水期较长,通过清淤挖基科学控水,保障生态蓄水。
南洞庭湖生态修复工程沅江项目部经理胡创新介绍,水草种起来以后,里面就有小鱼小虾,生存环境就好了,候鸟在这里过冬,就有食物来源了。
湿地的自然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加速恢复南洞庭湖湿地功能,人工修复工程将使项目区域生态安全逐渐得到保护,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显著提高。修复后的湿地生物资源也是湿地科研的宝贵实验场所。
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资源保护股副股长王龙介绍,生态修复就是加速湿地植被恢复,加速鸟类栖息地生活环境的改善,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候鸟资源到南洞庭湖栖息的需求。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主要工程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总面积17360亩,包括蒸钵湖、朗山湖与天鹅湖、白泥洲共三处人工促进修复工程。从今年11月份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克服不利天气影响和洲滩施工条件限制等因素,全力推进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90%的工程量,项目建设进入扫尾阶段,为候鸟来南洞庭越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喻浩 审稿: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