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改变了洞庭湖区渔民沿袭数千年的传统生存模式。这不仅是渔民退捕问题,而是关系生态环境与社会民生的长远大计。面对这一硬性举措,如何做好渔民安置工作,是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沅江市在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中,结合沅江实际做了大量工作,推出的“四大行动”,有利于禁得住、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让渔民的生计得以保障。
领导大接访
沅江市为了做好帮扶工作,成立了“一帮一”办公室,启动了包括上至市委书记、下到村组干部的联动,采用一名市级领导联村、一至三个帮扶单位和一名帮扶责任人包村、一名帮扶责任人联户的“三个一”联村包户模式,对全市11个渔村的禁捕退捕渔民安置进行“一帮一”全覆盖帮扶。全市2408户渔民信息上报省数据中心备案,进入信息管理系统中,形成了完善的渔民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沅江市成立了接待渔民的信访工作专门办公室,安置保障任务量最大的4个渔村,分别由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等主要领导蹲点包村,指导渔民安置保障及转产就业等。在涉及渔民退捕等专业性较强的方面,成立了由市农业局畜水事务中心为主的退捕专班,负责解答有关信访问题,各乡镇、社区都设立有日常接待退捕渔民的专门办公室。市纪委监委在禁捕退捕工作中,针对渔民反映的涉及渔民社保资金、渔具渔船补贴等方面,可能存在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利用关系出现违纪违规问题,及时出击追责,形成一道安全屏障,防止讲人情拉关系。市信访局对渔民信访诉求设有专门台账,涉及渔民的所有信访渠道做到了无缝对接,渔民信访问题完全敞开一路绿灯。目前,沅江没有出现一起渔民涉访问题受阻,也没有出现失控性群访问题。
干部大走访
沅江市禁捕退捕安置保障工作开始后,从全市各单位选派了490名干部进入11个渔村开展帮扶。帮扶工作首先从选派干部的大走访入手,全面收集渔民具体诉求,录入全市数据库,然后进行分类归档。为了摸清细化确认渔民真实诉求和意愿,490名帮扶干部开展两轮集中走访,共收集渔民诉求3881条,其中产业发展方面有470人提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产业发展意愿,务工就业方面有866人提出在务工就业需求,创业安置方面有545人需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公益岗位方面有435人提出从事保安保洁保绿等岗位,特困救助方面有441人提出解决低保和困难救助资金,其他方面有1124人反映教育助学、社保补贴、生活补助不足、住房、历史老渔民、身份识别等问题。
沅江市“一帮一”办公室与全市各单位全力协调,配合农业农村局对11个渔村违法网具进行摸底,通过大走访共摸底238700条地笼网,涉及渔民1566户
矛盾大排查
沅江市在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中,针对渔民诉求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将发现的矛盾及时汇成上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各派出单位把相关禁捕退捕政策学习纳入每周集中夜学的内容,并开展好业务培训,全市共有2000多名干部参加了政策学习,确保政策宣传不走样,各包村工作组组织了本村帮扶干部分散性、多批次、高效率的培训方式,使帮扶干部懂政策、熟业务,确保政策宣传不走样。
“一帮一”办公室组织490名帮扶干部全面开展渔民风险隐患摸排,共摸排风险隐患320个,其中高风险人群103个,中风险人群144个,低风险人群73个。针对风险隐患采取重点信访对象由包村工作组组长和镇村干部联合负责、一般信访人员由帮扶干部负责的方式,逐一对信访渔民的诉求依据政策进行解答、耐心细致做好其思想工作,疏导渔民情绪,及时调查核实处理渔民反映的问题,杜绝出现大的群访和越级访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问题大化解
沅江市为做好渔民安置保障和转产就业工作,主要从解决困难渔民的生活保障入手,确保产业发展一批、务工就业一批、创业安置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兜底保障一批到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沅江市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扎实开展了311就业服务,为渔民提供三次就业岗位,一次就业指导和一次技能培训。确保每户渔民家中至少有一人就业或创业。
人社局出台了相关社保补贴政策,开展322社保补贴,根据渔民自愿全面落实社保补贴政策。针对3种渔民(专业渔民、持证兼业、其他持证),推荐2种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做好2项服务(制作参保明白卡、及时发放退休待遇),确保渔民参保率100%,目前已发放社保补贴资金9000多万元。
结合《沅江市帮扶措施二十条》,根据渔民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因人施策,采取多种形式精准帮扶,开展了333转产帮扶,根据渔民创业意愿,帮助退捕渔民瞄准3大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采取3种帮扶模式(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合作帮扶),给予3种支持(技术支持、贷款支持、补贴支持),切实帮助渔民成功转产转业。同时在如保洁员保安、护林员、护渔员等社会公益岗位,优先安置渔民。全市帮助441人渔民因家庭条件困难等原因解决低保和困难救助资金。其他渔民所反映的教育助学、社保问题已出台帮扶措施二十条予以解决,身份识别的问题由禁捕退捕办、市镇两级信访专班、“一帮一”帮扶干部予以解释答复,住房问题正在通过洲岛搬迁、渔民新村建设解决,生活补助不足、历史老渔民问题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解决办法,渔民的民生问题基本做到了化解,国家的“十年禁捕”初心得以实现。
责编:喻浩 审稿: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