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手记】小沙眼牵动众人心
发布时间:2020-07-26 22:05 信息来源:沅江新闻网 作者:曾庆华 浏览量:

“辛苦了,请问你什么时候来值的班?巡查记录登记好没有?险点出清水还是浑水?水流量增大了吗?”7月25日晚上10点多,我和副大队长罗学志来到两鲜中队石子埂九组险点处,只见一位民工正在防守棚内值守,里外灯火通明,防汛器材无一不备,巡查记录记载详实,我们边督查边攀谈。

时间回到11天前,这里又是另一番场景:一条清澈的小沟,日有蓝天白云,夜有蛙叫虫鸣。然而这一片宁静被一险情打破。

场景切换到7月14日下午1时许,当地群众老熊路过石子埂九组堤段距堤脚下20米处一条小沟时,发现一小块水面冒泡,并伴有小股泥沙带出。凭多年防汛经验,老熊判断应是个沙眼,事不宜迟,当即报告中队。

第一大队收到两鲜中队报险后,速报镇防指。上令下行,两鲜中队立即征集劳力20余名赶至沙石围场灌沙装石;石子埂为相邻中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0多名精壮小伙整装出发,驰援事发险点;共双茶垸分洪闸项目部(两鲜中队境内)接大队部一个电话,出手即“不凡”,急召工人30多名,不管三七二十一,丢下手中活计就往险点跑;附近群众也踊跃参与,胶袋、雨靴、铁锨等各应物资倾囊相供,召之即来,来之可战。一个小沙眼,牵动众人心,不到20分钟时间,一条小水沟狭窄地带竟集结到100多名劳力,演奏了一曲热火朝天、紧张有序的抢险“集结号”。历经一个多小时的浴“汗”奋战,沙眼终于堵住了!

在累得趴着的人群里,我找到了满身泥泞拌汗的老熊,代表第一大队向他表示感谢:“多亏你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按照群众报险有奖制度,大队拟报指挥部,以资鼓励。”老熊拘谨地笑着,眼里满是质朴与憨厚:“那可不行,我一家老小都在垸内,防汛查险本就是我的分内事,这钱拿着会烫手呢。”

石子埂村支书刘剑波正准备带着他的精兵强将辞行。他那精瘦的身板在烈日下扛了1个多小时,明显已面露倦容,然而他依旧那般乐天派:“路见沙眼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兄弟单位如有困难,尽管呼我,保证一呼百应。这些兄弟都是我从双抢田里抢来的,再不回去,家里那些婆娘们会撕我皮,以为我带领他们偷偷躲懒呢。”一席话逗得众人捧腹大笑,正好驱散那疲惫紧张的倦态。

最为感动的是分洪闸项目经理鲁兵和他带来的工人们,急急地来,默默地干,又匆匆地走。待我目光搜索鲁兵时,因分洪闸项目工地急需人手,工人们早已随他投入到另一个热火朝天的“战场”了。一通电话过去,鲁兵平静地说:“项目建在这里,我们就是垸内人。做自己的事,何需大队长来言谢。”话虽不多,却在我心里激起涟漪,滋生暖意,犹如炎日下来块冰镇西瓜,周身沁凉剔透。

“曾大队长,刚和这位民工一道巡查了水沟周边和险点出水的情况,没有任何异常。要不,我们到别的中队去?”老罗抬眼征询我,并把我从11天前的回忆里拉了回来。“欢迎大队长随时来督查,也请大队长放心,这个险点就是我的责任田,我一定盯紧看牢,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冷不丁,这位民工哥来了个军礼,许是军人出身吧。

我和老罗会心一笑。在这位民工哥透着的可爱里,折射出来的是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是的,在我们的家园遭受洪魔肆虐的困难时刻,总会牵动众人心,总会有无数这样的民工哥挺身而出,保家护垸。

告别民工哥,上了堤面,突然吹来习习南风,轻拂脸颊,撩得人舒爽畅快。已是子夜时分……

责编:喻浩    审稿:黄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