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统计局关于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沅江市统计局关于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6-02-05 00:00 信息来源:统计局 作者:统计局 浏览量:

(二OO六年三月)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升温加压、提速增效、再创沅江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的发展观,开拓进取,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心协力抓经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一、综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5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0.35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9.21亿元,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7922元,增长15.7%。三次产业构成为31.835.133.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2.3个和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的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7%,推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全市形成了粮食、纺织、造纸、林木、果蔬、肉类等几大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为36.5%,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43亿元,增长17.5%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民营经济规模不大,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随着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6.6%。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全年粮食总产量36.14万吨, 增加3.17万吨;麻类总产量6.11万吨,增加0.67万吨;蔬菜总产量14.11万吨,增加0.41万吨;出栏肉猪62.11万头,增加0.02万头;禽蛋总产1.23万吨,增加0.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8.69万吨,增加0.48万吨;棉花总产量0.35万吨,减.0.55万吨;油菜籽总产量3.05万吨,减少0.06万吨;出笼家禽415万羽, 减少8.5万羽;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1.97万亩,比上年增加0.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7.8%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的新突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增加,主要农产品优质品率不断提高。由于粮食实行补贴,粮食播种面积扩大。200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03万亩,比上年增加7.85万亩。优质稻优质率94.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苎麻增长较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2005年我市拥有益阳市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86亿元;上劳动力18.5万人次;完成劳动工日1245万个;移动土石方1327.7万立方米;完成水利工程1537处;新增农田灌溉面积0.06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0.45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收获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0.21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43.6%,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1.25亿元, 增长38.4%;集体工业增加值0.21亿元,增长4.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加值0.31亿元,下降8.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0.3亿元,增长211.3%

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61.6亿元,增长19.8%。一些重点、优势企业的效益明显,岳纸集团沅江纸业公司、湖南洞庭食品公司、赤山纸厂等企业生产形势较好。岳纸集团沅江纸业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4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6%,龙头优势突出。规模企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8%,比上年略有上升。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中,精制大米52650吨,增长280%;布匹1872万米,增长127.4% 8750万块,增长118.7%;化学农药9328吨,增长102.8%。交流电动机、改装车、混合饲料等产品有所下降。

建筑业持续增长。桔城新区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建筑业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05年全市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79亿元,完成竣工产值3.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878.2万元。建筑业产值和利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随着城镇建设的力度的加大和白沙港口、益沅一级公路的相继竣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2005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39.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增长26.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63亿元,增长41.5%;更新改造投资5.53亿元,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0.69亿元,增长13.7%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沅益一级公路、白沙港口千吨级港口码头相继竣工;县乡公路改造、赤山大桥、沅南公路的建设进展顺利;庆云山东区的道路改造全面完工;新源大道白沙大道一期工程即将完工;桔城大道、美世界商业广场等工程进展较快;农科园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五、国内贸易

2005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商品市场交投活跃,商业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城市零售额9.68亿元,增长14.1%;农村零售额6.37亿元,增长11.8%,城市增幅比农村快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91亿元,增长12.4%;餐饮业2.02亿元,增长19.3%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05年,我市对外贸易发展平稳,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35.5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5.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6%92%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5年旅游业仍以完善景点景区建设为重点,四个景区,十多个景点进一步开发,南洞庭湿地生态旅游三条旅游金线进一步扩展,年内举行的“渔火节”和“芦苇荡定向越野赛”等活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旅游观光者6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增长36%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05年,全市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3.48万辆,与上年比增长50%,其中民用汽车4246辆,基本持平,拥有摩托车21400辆, 增长42.3%。邮电通信业逐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6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年末全市有移动电话10.8万户,城乡电话9.25万户,比上年新增1.9万户和0.4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恰当搭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不断增强,存贷款持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8亿元,比年初增长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6亿元,增长14.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9.5亿元,增长13.3%。信贷资金主要投向 三农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

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项保险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有新的突破。全年共争取科技经费260万元,获得各种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有7项获地市级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中有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广各类科技成果12项,这些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1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明显。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高,在今年高考中我市有2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高考升学率91%,在全国创新大赛中,高中组“蛙式湿地考察船”和“微波灭螺小车”分获全国二、三等奖。现在全市拥有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4.9万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0.79万人,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向国家输送飞行学员1名;拥有普通小学143所,在校学生3.7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100%。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5.3%,办学质量大大提高。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进一步繁荣。随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日趋活跃。2005年全市举行大型文艺活动20多次,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件,文学、诗歌、曲艺等作品不断涌现,《洞庭百鸟图》、《潇湘诗韵》、《田园往事》、《万籁无声独月明》等作品已在全国各地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进一步发展,电视节目播出套数达到42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执法监管力度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到实处,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得到了有力防控,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血防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年末全市拥有病床1486张,卫生技术人员216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

体育事业成绩可佳。2005年,我市体育健儿在第九届省传统校运会上夺得7枚金牌,在全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夺得4块金牌,在全省青年摔跤比赛中共取得3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沅江一中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据测算,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3.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8万人,乡村人口46.61万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我市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据计生局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55,死亡率4.53,自然增长率3.02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城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市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个,污染治理投入资金5646万元。工业废水达标率90.8%,工业废水处理率8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13138元,增长14.7%。社会保障改革有序推进,2005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4.31万人,增长7.1%,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62万人,增长1.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2.6万人,增长8.8%,两个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低保覆盖面加大,全市享受低保补助的达1.77万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3元比上年7302元增长13.7%

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01元,比上年增加420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8元,增加671元,增长26.6%。因物价上涨,食品价格攀升,生活消费支出明显快于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提高。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05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均增加6平方米,分别为3640.1平方米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