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沅江市文旅广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益阳市文旅广体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要点,以承办“2025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和备战“2026年湖南省运动会”为两大核心引擎,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四聚焦一统筹”工作部署,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文旅大会,融合赋能释放消费活力
1.旅发大会筹备高效推进。我市成立“1+7+N”协同工作体系(1个执委会统筹、7个工作组分线作战、N个部门联动),树立“一盘棋”思想,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围绕“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目标,按“大格局、强特色、上项目、市场化”原则,细化落实“1+4+10”活动方案(1个开幕式、4个主体活动、10个配套活动),目前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全面掀起筹备热潮。
2.文旅消费活力有效激发。积极落实湖南省提振文旅消费14条措施。创新消费场景,指导保民村、九只树村开展油菜花、桃花观赏等乡村文旅促销活动,设计“采摘+非遗体验”微线路套餐,有效带动农文旅融合消费。成功举办“沅来真美 音你而来”青春音乐会等活动,通过文旅知识竞答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近千张。鼓励樟庐溪谷、杨梅姑娘等文旅企业在端午、五一期间开展各类推广和优惠活动。
3.文旅品牌创建成效显著。积极指导南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保民农业合作社等申报星级乡村旅游点。彩虹岛景区通过“周末大舞台”“夜演+夜购+夜娱”模式,文旅消费集聚区初步成型,成为市域消费新增长点。
(二)聚焦省运备战,竞技引领全民健身热潮
1.省运会备战全面加速。组建专业教练团队,为赛艇、皮划艇等重点项目运动员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截至目前,沅江市已选拔80名潜力选手代表湖南在全国平台注册,部分运动员在省级赛事中成绩亮眼,全力冲刺2026年省运会金牌。浩江湖水上运动中心提质改造工程即将全面竣工,6月底可交付使用;门球馆主体基础工程完工,正在进行钢结构件拼装装饰,9月可投入运营。同时,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筹备有序,赛场布局、人员培训及志愿者招募等有条不紊,确保赛事高质量举办。
2.全民健身热潮涌动。沅江市第九届大众运动会启幕,成功举办乒乓球、篮球、气排球等12场全民健身赛事,吸引数千群众参与,“湖BA”“羽毛球村超”等品牌赛事影响力扩大,体育活力不断绽放。组队参加益阳市大众运动会,完成运动员选拔与集训,力争优势项目夺金。国民体质监测试点启动,完成设备调试与社区、学校抽样监测,为全民健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3.体育设施建设稳步实施。“国球进公园”项目在蓼叶湖公园、休闲公园等场地安装乒乓球台,已投入使用。上琼湖体育公园与下琼湖多功能运动场开工建设,首期完成足球场、气排球场等设施建设,年底前竣工。沅江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完成已投入使用,现稳居市民“健身热门目的地”榜单。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正逐步构建“15分钟健身圈”,让市民“近”享运动快乐。
4.体彩销售。2025年1-5月,沅江体彩销售1236万元,年度任务完成率31.3%,同比下降40.1%,销售形势不容乐观。拟参照南县、桃江等周边区县经验做法,出台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奖励政策,激发体彩销售业主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体彩销售量。
(三)聚焦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1.重点文旅项目加速建设。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全力推进飞鸟乐园、桃李天下、辉达温德姆酒店及小河咀民宿等重点项目施工,目前各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部分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超过90%。上半年已完成2个固定资产入库项目,累计入库资金达2.56亿元。
2.重大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已启动亚行项目中湿地文化中心、博物馆等重点文体基础设施项目设计招标工作。
3.项目资金争取持续发力。积极包装“沅江市全民健身中心户外球场建设”“沅江市浩江湖水上运动中心建设”“沅江市彩虹书吧建设”三个项目,力争获得省预算内资金支持。
(四)聚焦产业发展,文化赋能经济提质增效
1.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升级。开设“全民阅读 书香沅江”栏目,引入AI荐书、VR体验等数字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掀起全市读书热潮。启动24小时智慧书屋建设,选址浩江湖4号岛,年内将建成。茶盘洲镇幸福港社区村民书屋正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年内可投入使用。博物馆上半年新增“南洞庭湖洲垸建治及渔耕文化陈列”等三大特色展及6个临展、19场主题研学活动,成为区域文化传播“新地标”。2025年1-5月,全市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4.779次,同比增长318.636%,增速居益阳第一。
2.文化品牌推广多点开花。春节至元宵期间,组织“迎新春”文艺大联欢、京剧演唱会、彩虹岛新春联欢晚会等20余场活动,融入本土特色节目,吸引数万群众参与;端午承办龙舟文化活动,举办龙舟展演并结合民俗展示,打造文旅融合亮点。5月策划“沅来真美·音你而来”城市青春音乐会、“周末大舞台·文旅游沅江”系列活动,在彩虹岛景区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此外,推动博物馆与“洞庭和平文化展览馆”合作举办红色展览,文化馆联合乡镇、社区开展“沅来有乐”系列活动,形成城乡文化联动格局。
3.文化传承保护创新推进。非遗挖掘持续发力,目前拟推荐洞庭湖传统捕鱼技艺、湖湘古法陈氏理筋术等15项技艺申报县级非遗,进一步完善非遗名录。上半年结合“迎新春·赠春联”“文化进万家”活动,开展非遗展览、民俗展演等12场,参与群众超3万人次。
4.文旅产业稳步发展。2025年,沅江市规上文旅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1.06亿元,增速达11.5%。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行业治理防线
1.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周维寅别墅修缮工程,已通过益阳市局初步验收。完成南洞庭洲垸文化建制及渔耕文化陈列厅改造并于5月开馆迎客。完成渔船文物陈列棚顶修复,“古字画修复”一期项目验收。新增文物捐赠32件(套)。推进“馆藏二级和三级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二期)”项目申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25处,已完成数据采集,99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已进行复核,并提交省级平台。
2.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采取聚焦服务、规范流程等措施,精准提升绿化审批效能。上半年,新设立文化、娱乐、体育场所8家,办理文旅市场行政许可变更、延续5家。完成每季度政务服务“好差评”回访,群众满意度达100%。
3.市场监管卓有成效。建立文化旅游高峰期应对机制,从严从细抓好文旅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防止“漏管、失管、脱管”。以节庆、节假日等重点时段为节点,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市场动态信息收集,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文旅市场、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优化市场监管措施,做到市场检查减“频”不减“质”。上半年,共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00家次、旅游经营单位7家次,排查整治市场管理、安全生产等各类问题隐患20余个,办结行政处罚案件4起,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上半年组织安全播出大检查1次,拆除非法卫星锅近20个,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零事故”。开展KTV娱乐、网吧(电竞酒店)法制及安全生产培训各1次,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70份,有效促进文旅行业安全有序发展、守法文明经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滞后,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均需新建,现有场所馆舍陈旧、功能单一、设施配置落后等问题。乡镇文化专干队伍存在“一人多岗”、人员老龄化现象,高水平专业人才匮乏,制约基层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二是高品质旅游产品匮乏。全市文旅品牌在全省影响力较小。多数景区(点)规划、开发及运营缺乏专业团队,仍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沉浸式、体验式产品匮乏,“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配套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三是资源整合与协同联动薄弱。景区(点)、酒店、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行业协会联动不紧密,全产业链整合营销格局尚未形成,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文旅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三、下阶段重点工作
(一)全力筹备文旅融合大会,提升城市文旅形象
1.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旅发大会确定的4个重点观摩项目 和 7个配套建设项目(开幕式基础设施、实景表演平台、浩江湖夜游、温德姆五星级酒店、小河咀民宿、幸福河湖、南洞庭旅游度假区) 按时按质完工并投入运营。压实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职责,强化调度协调,及时解决难点堵点。
2.精心打磨活动内容。高标准落实“1+4+10”活动方案(1个开幕式、4个主体活动、10个配套活动)。重点打造“洞庭秋月”“范蠡西施”两大文旅IP,精心编排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沉浸式水空实景演出。确保开幕式、文旅项目观摩、产业发展成果展、推进会等主体活动精彩呈现。有序组织好“溯沅而上·山水相连”文旅联盟、国际友人游沅江、五湖夜游及湿地音乐会、湖乡美食周等10项配套活动,充分展现沅江“美丽湖城、文旅湖岛、生态湖洲、鱼米湖乡”魅力。
3.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按照“节前宣传造势,节中动态报道,节后延续发酵”节奏,全面启动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更新文旅宣传册页和地图,推出互动性强的宣推产品。借助《时光里的水城》等栏目持续预热,讲好沅江故事。7月起掀起宣传高潮,提升大会热度与沅江文旅品牌知名度,吸引广泛参与。
(二)扎实推进省运备战,提高竞技体育硬实力
1.强化训练参赛保障。 围绕2026年省运会夺金目标,对重点运动员(摔跤、柔道、赛艇、皮划艇)实施精细化训练管理,增加实战模拟,邀请高水平教练进行指导。做好运动员营养、医疗、康复等全方位后勤保障,确保最佳竞技状态。
2.确保场馆如期投用。浩江湖水上运动中心交付后迅速组织试运行,及时解决问题。全力推进门球馆建设,确保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省运会相关赛事提供坚实场地保障。
3.高质量承办锦标赛。精心组织湖南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静水)锦标赛,做好场地布置、航道维护、器材管理及队伍协调,确保赛事安全、有序、精彩,展现沅江办赛水平。
(三)助推品牌创建与消费促进,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1.加速旅游产品开发落地。 强力推动飞鸟乐园、桃林天下、鲟龙江湖、小河咀民宿等重点文旅项目加速建设。指导保民农业合作社创建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南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2.深化文旅品牌建设。借势旅发大会,持续打造“溯沅而上 山水相连”文旅品牌联盟。支持琼湖街道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大力发展南洞庭旅游度假区夜经济,进一步擦亮彩虹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牌。
3.创新营销与引流: 加强与长沙、常德、益阳等地旅行社协会合作,策划包装精品旅游线路。联合旅行社协会、自驾游协会、新媒体协会开展“万人游南洞庭”、自驾线路推荐、热点事件宣推等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7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目标。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夯实惠民基础
1.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力迎接全国“国家一级文化馆”评估定级,确保顺利保级。推进博物馆二、三楼3个陈列厅的改造升级及“多功能影音展厅”改建工程,策划推出“烽火硝烟里的青春”红色特展,并联合乡村博物馆设立固定展览。确保11月前完成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村、社区图书漂流点,定期组织阅读活动,深化“书香沅江”品牌建设。
2.丰富文体活动供给。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系列活动,重点面向村(社区)、特殊群体提供文艺慰问与艺术培训;持续推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流动图书服务、“文化进万家”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结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策划主题晚会和非遗展演。积极组织3V3、4V4篮球赛、足球赛、气排球赛等全民健身赛事。引导支持镇街道、协会举办社区运动会,扩大“湖BA”“气排球”品牌影响力。精心策划第十七个“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3.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加强对上琼湖体育公园和下琼湖多功能运动场项目的施工管理,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年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体育场地普查,形成报告指导后续规划。加快已获批体育设施的安装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4.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整理本土非遗,力争新增县级非遗20项以上。联合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在景区、书吧设立非遗展示区并提供体验服务包;推出线上非遗展览。文化馆、博物馆联合策划非遗主题展览、传承人培训及“非遗文创集市”,推动非遗产品纳入旅游商品。全力推进“四普”工作,启动编制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加大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力度,及时消除隐患。着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申报,力争凌云塔、魁星楼安防方案获批,组织编制魁星楼、黄茅洲船闸修缮方案。推进“馆藏二级和三级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二期)项目”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