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工作动态 会议专栏 乡镇人大 经验交流 人事任免 工作制度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四水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 2025年02月04日 来源: 沅江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 作者:

  今年五月份,市委书记杨智勇到市人大调研,提出了我市“四水农业”发展情况及收益情况的调研课题。五月底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照辉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四水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先后就水稻、水产、水蔬、水果种养情况到各镇(街道中心)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市直单位、基层部门、种养大户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发展“四水农业”的现状

  从202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大力发展“四水农业”的战略决定以来,市委、市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力促我市“四水农业”向优向强发展。四年来,我市“四水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收益稳步增长(具体数据看附表)。

  生态优质水稻。规模化布局方面:全市生态优质水稻年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量30万吨以上,其中高档优质稻年订单生产面积25万亩以上,年产量15万吨左右,特别是晚稻优质率高达95%以上,商品率达80%以上。近年来,重点推广了湘早籼45号、青香优健香丝苗、野香优莉丝、昱香两优8号、瑜香优191等优质稻品种,年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积31万亩左右。标准化水平方面:在草尾、共华、南大膳、阳罗洲、黄茅洲等乡镇实施优质稻集中区域种植,建成了湖区40万亩优质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二品一标”绿色优质水稻认定面积25.3万亩。在草尾镇创建了优质水稻智能化生产基地。产业化经营方面:全市大米加工企业53家,建立培育了以湖南天下洞庭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旭泰米业、一家亲米业等龙头企业19家,建立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创建了千府香米、旭泰大米等知名品牌十多个,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畅销省内外,促进我市优质水稻产业化持续稳步发展。品牌创建方面:沅江市被认定为全国绿色原料生产供应(水稻)基地,“沅江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收益情况方面:四年来,我市两季水稻面积在102万亩左右,产量43万吨左右,产值在13亿元左右,大面积、高产量的水稻,确保了我市粮食安全。但从实地调研来看,稻谷价钱低迷,近四年来干谷一百四十元/百斤左右;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增长较大。从水稻收益来看,农户增益不是很明显,甚至部分群众不愿种植。只有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稍有结余,均为各种补贴。

  生态优质水产。规模化布局方面:全市鱼类池塘养殖面积13.3万亩,稻虾养殖面积约40万亩。名特优鱼水产养殖面积3305公顷,产量为2.7万吨;龟鳖养殖面积900公顷,产量为0.157万吨;虾蟹养殖面积220公顷,产量为6万吨。其他水产养殖面积725公顷。2023年,我市渔业综合产值87.5亿元,居全省第一。标准化水平方面: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阳罗洲镇鹭鸶湖渔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5个、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五大骨干”基地7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3个、县(市)级苗种场11家。产业化经营方面:强化水产品加工,争取上级奖补资金1698万元,培育支持金江水产、国民水产、乡里娃食品等本土加工企业十余家;支持渔业膨化饲料生产、渔网渔船制造;推行大水面生态渔业增殖,打造渔文旅产业,推动最美渔村、休闲渔业等建设;推进生态养殖,扶持管竹山、兄弟公司、浩宇生态等设施渔业基地,打造黄茅洲镇志成垸村稻虾+鱼立体养殖基地等稻虾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品牌创建方面:获批“中国草鱼之乡”区域特色品牌称号,打造乌鳢、网箱养鳝、鳜鱼、黄颡鱼、龟鳖、大宗鱼类、斑点叉尾鮰、小龙虾八大地方规模特色渔业基地,凸显“一地一业”“一场一品”渔业产业特色。积极推动浩江湖大头鱼、甲鱼有机认证,地方特色标志品牌申报。收益情况方面:四年来,水产面积50万亩以上,产量17万吨左右,产值35亿元左右,利润10亿元左右。“四水农业”中,水产收益最高,也是我市全力打造“百亿水产”,增大农民收益的最佳途径。但近两年由于市场疲软、鱼价不景气,养殖户增收不明显。现状是特色养殖效益可观,但传统养殖效益上不去。

  生态优质水生蔬菜。规模化布局方面:我市重点发展了芦笋、芦菇“两芦”生产。年芦笋采摘面积10万亩以上,深加工达3千吨以上;年芦菇种植面积500亩,产量400吨左右。标准化水平方面:建立了沅江芦笋湖南省专家工作室,联合中麻所开展沅江市“四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建立了芦苇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产业化经营方面:全市芦笋生产和销售企业有1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芦菇生产和销售企业8家,芦菇种植合作社7家,已建成7个较大型芦菇栽培基地,芦菇种植大棚300多个。品牌创建方面:“沅江芦笋”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是“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一县一特”特色农产品。“芦小妹”沅江芦笋荣获湖南省知名品牌,博大天能公司“春之蔬”芦笋面荣获湖南省知名品牌。收益情况方面:四年来,芦笋产值2至3亿元,利润1500万至3200万元;芦菇产值3000万元至5000万元,利润300万至500万元;从数据分析来看,“两芦”产业,在“四水农业”中收益是最小的,近几年处于萎缩阶段,暂只适宜做精做优。

  生态优质水果。规模化布局方面:全市年水果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年产量30万吨左右,主要为柑桔、西甜瓜、葡萄、桃子、李子、梅子等小水果。其中柑桔面积7.5万亩,早熟温州蜜柑1.55万亩,迟熟温州蜜柑3.55万亩,楠桔0.8万亩,酸橙(枳壳)1.5万亩,其他小水果1万亩。标准化水平方面:重点扶持打造了“沅江枳壳”“泗湖山脐橙”“草尾葡萄”等品牌。产业化经营方面:扶持打造了泗湖山脐橙生产基地、新湾镇柑桔品改生产基地、南嘴镇柑桔品改生产基地、草尾葡萄园生产基地等。收益情况方面:四年来,水果产值在3亿元左右。从实地调研来看,传统水果收益不佳,特色水果收益较高。如草尾黄记葡萄,每亩收益近1万元,新湾科威盛种植园的特种水果收益每亩5000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四水农业”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着很多风险,遇到很多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是发展规模不够大。我市在产业发展中,尽管也出台了系列发展规划,但总的来说,在“四水农业”产业的布局中呈现散、小、乱、无序化的现象,离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是三产融合不够紧。纵观我市在“四水农业”发展中,偏重于第一产业,注重发展种养,而加工业、服务业欠缺。如我市偌大的水产业,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金江水产等加工企业。大米等加工不够,附加值低,贴牌现象严重;还没有突破“种稻卖谷,养虾卖虾”的原始模式。服务业不发达导致销售不畅,流通领域未形成体系。文旅结合不够紧,渔业、芦苇、水果等文化、旅游资源未充分利用。

  三是龙头企业不够强。尽管我市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从整体上讲,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从企业规模上讲,整体偏小,实力较弱,产品单一;从企业发展上讲,抗风险能力较弱,规模效益比较低。

  四是科技支撑不给力。尽管我市在产学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科技对“四水农业”建设的支撑作用还不是很强。表现为我种养方面技术比较落后,比如在水产养殖上用传统的方式多,种苗全靠引进,对新兴技术认识不足,运作不行。科研投入力度不大,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五是品牌创建不够响。尽管我市在“沅”字品牌上下了力气,做了功夫,但创建力度不够大。从大的层面上讲,“沅江大米”、“沅江大头鱼”、“沅江芦笋”、“沅江芦菇”等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推介的力度不够大,宣传的形式不多样;从小的层面上讲,在地区的影响力不够,比如虾稻米,输入南县的较多;科威盛水肥一体化柑橘品改基地因为知名度不够,来客不多等等。

  六是发挥作用不够强。主要是职能部门的指导、引导、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强,在品牌打造、产业定位、市场培育等做得不够。如对我市优质稻无精准指导,优质稻品种多而杂,不能形成拳头产品;对我市水产还未定位指导、推广,以传统养殖为主,特色养殖少;资金投入不够,导致种养企业和大户自筹资金较多,政策兑现力度不大,影响种养积极性等。

  三、下步的工作建议

  我们必须正视我市在发展“四水农业”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整改,使我市农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布局。要在“四水农业”布局上做文章,依据我市各镇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进行特色产业规划布局,北部地区适合水稻和水产,南部地区适合水果和水蔬;大力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品基地,坚决打破小、散、乱的现象。要强化部门职责,引导“四水农业”向特、精、大方向发展。

  二是进一步做好三产融合。要依托自然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品种种养,实现品种培优;做深做细农产品的加工,实现品质提升,提高其附加值和产业的比较效益;要做好服务产业,打通物流壁垒,畅通销售渠道,深入开展“数商兴农”。要做好文旅康养产业,利用我市渔业、芦苇、果业等资源优势,大兴休闲渔业、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等。

  三是进一步做强龙头企业。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拉长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向重点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引导、壮大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在优质水稻和特色水产引进5家以上的战略投资型龙头企业。

  四是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真合作、深合作,加快人才引进。加大科研投入,特别是渔业种业的研发,增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育,壮大科技示范主体。构建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

  五是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要加大对“沅”字号农产品品牌创建、宣传、保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以品质赢得市场与效益。注重品牌培育,尝试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建立多元化营销网络,提高品牌知名度。维护、健全品牌工作,加大标准化生产,强化质量及环境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

  六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要整合资金、项目倾斜,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资金投入。发挥财政在“四水农业”建设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建设。加快兑现《沅江市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二十条》《沅江市支持发展水产百亿产业若干措施(试行)》等各项奖补政策的落实,提高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七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兑现政策帮扶,加快企业的成长。正确处理好种养大户与村民关系,做到沅江是置业兴业的“暖心地”。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的扶持,做好“留人术”工作。

  附表:

  沅江“四水农业”(水稻)基本概况

     项目

年份

面 积

(万亩)

产 量

(万吨)

产 值

(万元)

备注

2021年

101.6940

43.9363

130754

2022年

102.2884

43.2674

121127

2023年

102.1744

43.6198

122345

2024年(预估)

102.4809

43.7943

122834

  沅江“四水农业”(水产)基本概况

     项目

年份

面 积

(万亩)

产 量

(万吨)

产 值

(万元)

利 润

(万元)

2021年

51

16.3

30.5万

8.54万

2022年

  55.9

16.7

33.0万

9.24万

2023年

61

17.6

36.1万

10.1万

2024年(预估)

  65.7

18.5

38.5万

10.8万

  沅江“四水农业”(水蔬)基本概况

  芦笋

     项目

年份

面 积

(万亩)

产 量

(万吨)

产 值

(万元)

利 润

(万元)

2021年

10

0.3

20000

1500

2022年

11

0.3

22000

2200

2023年

12

0.35

28000

2800

2024年(预估)

13

0.4

30000

3200

  芦菇

     项目

年份

面 积

(万亩)

产 量

(万吨)

产 值

(万元)

利 润

(万元)

2021年

0.05

0.04

3000

300

2022年

0.04

0.032

3500

350

2023年

0.05

0.04

3000

300

2024年(预估)

0.03

0.024

5000

500

  沅江“四水农业”(水果)基本概况

     项目

年份

面 积

(万亩)

产 量

(万吨)

产 值

(万元)

备注

2021年

8

  28

30500

2022年

8

  29

31200

2023年

8

  30

32200

2024年(预估)

8

  31.25

3320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主办:沅江市人大信息网
Copyright 1999-2008 Yuanji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 05010539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Webmaster@hny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