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做群众工作

时间:2015年11月17日 作者:胡国洪 [字体: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现代国家的发展来看,能否不断地增进人民的福利,有效地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生活有保障,人人享有尊严的社会,是衡量国家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着眼于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出发,对坚持党的宗旨,紧紧依靠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沅江市提出的“幸福沅江”建设目标,把经济增长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切身感受相结合,把群众的幸福感和党的执政理念相结合,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增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新境界、新提升。我认为,领导干部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具体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善于换位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做群众工作要善于换位思考,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代言人做群众的知心人。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感同身受体会群众的疾苦,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呼声,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需、所盼,找到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做群众的贴心人。就是要与群众贴心交流,经常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群众的一个个问号变成句号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做群众的代言人。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一切为了群众,仗义执言,为民做主。不搞劳命伤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全部的精力和有限的物力和财力,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

(二)要善于沟通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领导干部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说的话必须要让人家听得清楚,听得明白。为此,领导干部一是要善于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学习,例如毛泽东把一切反动派称之为“纸老虎”,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习近平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等。这样的语言,凝练而通俗,群众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牢,容易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二是要善于运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语言生动鲜活,领导干部应该随时随地注意向群众学习,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与群众沟通,善于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少说“官话”、大话、空话、假话、废话,善于把中央的话、上级的话、文件上的话变成通俗易懂的话、群众身边的话,让群众易于接受。三是要善于运用现代通信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网上网下、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传导互动越来越紧密,有些网上的群体性事件直接演变成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而有些地方性突发事件也通过网络而演变为全国性的公共舆论事件。少数“网络推手”、“网络大V”造谣传谣,炒作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干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破坏了正常秩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群众工作。

(三)要善于改善民生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为我们指明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尽职尽责,竭心尽力,克难求进,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干事业、求发展上。要把真抓实干最终体现在求实效上,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多到基层去,多到困难的地方去,多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去。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做好群众工作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把食品、住房、就业、医疗、上学、养老、交通、治安、环保等民生实事办好。

(四)要善于化解矛盾

习近平同志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夯实社会和谐之基,做好群众工作,要求我们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利益关系协调看作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支撑,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大力排查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基层的主体作用,在第一现场构筑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防线,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深入开展“一进二访”活动,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加快形成矛盾纠纷快速处理化解机制。切实维护群众民主权利,重大事项和决策出台前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及时有效化解矛盾领导干部应认真学习和准确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坚持用政策教育群众,在政策范围内解决问题;坚持耐心说服、积极调解,对群众正当的诉求及时认真按规定程序处理落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耐心做好群众解释工作,让群众知道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妥善应对复杂情况,对一些群众不了解、不配合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耐心寻找合适时机;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矛盾成因、问题焦点等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

(五)要善于学法用法

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要求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皇权至上,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缺乏法治传统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再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一些领导干部仍热衷于计划经济那套行政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有的甚至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制度和组织之上。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集中凸显,必须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强化“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法治观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工作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充分发挥司法作为解决矛盾纠纷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重建司法终结涉诉涉法矛盾纠纷的良性循环机制,坚决纠正“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等现象,以法治方式解决群众工作中一些复杂棘手问题,确保权益损害能得到及时公正的救济,使司法途径成为群众主动自觉而理性的选择。要做到自身过硬,只有做人正、能力强、为政廉、作风好,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说的话群众才爱听,做的事群众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执政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落实这一指示,各级领导干部任重而道远!

“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传家宝。”“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我们要牢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始终如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建设幸福沅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