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沅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沅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沅江市“信用+渔业”惠民便企示范场景创建项目实施方案》,聚焦本地“全国渔业百强县”产业特色,以信用建设为纽带,破解渔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监管效能不足、品牌信任度待提升等痛点,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水产养殖大市,沅江拥有大量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但长期面临“轻资产、缺抵押”导致的融资困境,且存在水产苗种溯源难、养殖监管碎片化等问题。此次“信用+渔业”场景建设,以制度、系统、数据三大支柱构建闭环体系,凸显鲜明本地化特色。制度层面,不仅建立渔业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制与年度动态评价机制,更增设“稻虾、中华鳖、乌鳢等特色养殖规范度”“洞庭湖水域保护贡献”等专属指标,将增殖放流、尾水治理等生态要求纳入信用考核;同时组建由发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等参与的联席会议专班,每季度协调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失信处置。
系统搭建上,项目依托益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发“信用+渔业”特色模块,实现“主体管理、数据归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全流程线上化。平台特别接入沅江现有“智慧渔业”系统数据,增设特色养殖溯源模块,关联苗种来源、投入品使用记录,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养殖主体信用档案与产品溯源信息。数据采集覆盖经管站基础信息、多部门监管数据、金融信贷数据等,其中禁渔期违法捕捞、环保超标等关键数据实时更新,确保评价精准性。
根据方案,信用评价结果将直接与奖惩措施挂钩,让守信主体“得实惠”。A级(优秀)主体可享最高5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下浮10%-30%,申报渔业项目时补贴额度倾斜30%以内,还能优先使用“沅江特色水产”区域公共品牌;B级(良好)主体也可获简化贷款审批、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便利。对C、D级失信主体,则实施增加抽检频次、限制财政补贴、信贷约束等惩戒,D级主体更将被列入行业黑名单,禁止进入本地大型商超销售。
据悉,该项目首批计划覆盖200家以上重点渔业经营主体,优先纳入稻虾、中华鳖、乌鳢等特色养殖主体,2026年底前将覆盖全市60%以上水产养殖主体,目标实现A/B级主体信贷满足率提升50%、融资成本下降15%、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超98%。未来,沅江还将进一步拓展场景应用至渔业保险、供应链金融领域,并总结“信用+渔业”经验向省内水产大市推广,打造省级示范标杆,助力乡村振兴与洞庭湖生态保护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