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进门 脱贫致富不是梦

索 引 号:4309810018/2022-1623248 发布机构:沅江市发改局 发文日期:2022-07-18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春风”吹进门  脱贫致富不是梦

--易地搬迁安置户周国平的圆梦之旅

投稿人:沅江市发改局、沅江市胭脂湖街道办事处

 

从身负外债十余万的穷小子到如今年收入二十余万的个体户;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人人称赞的致富典型。周国平是一名朴实的农村汉子,他虽然没有帅气的外表,但骨子里面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几年来他凭借着永不服输的拼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子,叩开了致富之门,成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急先锋,乡村振兴路上的先行者。

“扶贫帮困”圆了“脱贫梦”

今年35岁的周国平是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村民,家中几代都是务农,从周国平记事开始,家中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这种艰难使他养成了勤劳坚韧的品格。成家后,因为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靠打零工养家糊口,妻子包小凤因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萎缩,比正常的腿小2/3,被残联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其儿子周峻苇2011年出生,女儿周彩茜2017年出生。一家人生活虽十分艰难倒也能勉强度日,但不幸却在2013年的春天降临到了这个家庭,周国平的父亲因中风瘫痪,花费十余万治疗仍无济于事,从此卧病在床,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困境,周国平曾一筹莫展。2013年底,精准扶贫政策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进了周国平家。那一年,周国平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享受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门诊保险,扶贫特惠保等等。一系列脱贫政策着实为周国平减轻了不少负担,让他和家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周国平也重拾了斗志,更加坚定了自力更生、负重奋进、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

虽然家庭条件艰难,但周国平没有自暴自弃,他深知打零工的弊端,用工不稳定、收入不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自己年纪轻轻也不能总躺在政策怀抱里过日子,不能坐等政府送小康。几经犹豫,多方打听,结合自身情况,周国平最终决定帮人开货车送鱼送货,工作中老实勤劳肯干的周国平也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工资也由刚开始的3千多逐渐涨到了6千多,家庭情况也在慢慢变好,2016年底,周国平一家成功脱贫。

“易地搬迁”圆了“安居梦”

由于老房子年久失修不宜居住,周国平一家长期借住在亲戚家,帮扶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周国平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在对周国平家庭条件进行严格核实并对其老房子拆除复垦复绿后,2017年,他们一家四口以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安置在了胭脂湖街道三眼塘集中安置点。100平方米的房子,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亮堂宽敞,周国平一家人开启了幸福生活。

“从来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里上学就医都很近,暑假期间我小孩还在楼下的图书室参加了‘七彩假期,守护童年’公益暑托班活动”。谈起搬迁后的生活,周国平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胭脂湖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共安置易地搬迁户47129人,入住率达100%,所有易地搬迁户均已脱贫。该安置点按照“规模适应、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的原则,做到了“五通五化”通水、通电、通路、通网、通有线电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集中安置点还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设施、文化活动室、摩托车停车棚、阅读室。附近的育英幼儿园、三眼塘中心校、三眼塘血防院、三眼塘村文化活动中心,距离均不超过1公里,就学就医十分方便。

从破屋漏雨的土砖房子到窗明几净的小区楼房,从靠天吃饭打零工为生到政策扶持自主就业创业,易地搬迁不光让周国平之类的贫困群众居有所安、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也点亮了他们对生活的新希望、新憧憬、新目标。

“小额信贷”圆了“致富梦”

安居梦解决了,致富梦便提上了“议程”。周国平在盘算着怎么布置新家的同时,也在盘算着今后怎么致富。他很清楚,想要摘掉“穷帽子”、不过“穷日子”,不能只靠国家的政策扶持,更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几年时间的走南闯北让真诚可靠、脑子灵活的周国平结识了许多卖鱼收鱼的老板,积累了不少的人脉。周国平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几乎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加上东拼西凑买了一台二手小渔车,但随着业务的逐渐增加,小渔车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2020年,周国平计划买一辆大渔车,可算来算去,手头的买车款还差了好几万,周国平心中刚刚燃起的火苗就灭了半截。得知情况后,帮扶干部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帮助他解决了4.7万元的资金缺口。一个月后,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停放了一辆崭新的红色渔车和一个拿着抹布不停擦着车身呵呵傻笑的男人。

(上图为周国平和他的渔车)

2021年底,周国平通过自己经营渔车赚了10余万,周国平笑着说:“虽然跑渔车很辛苦,时常得吃在车上,睡在车上。但是想着多跑一趟就能多赚一趟的钱,为老婆孩子辛苦一点也就没关系了。”同时,周国平的妻子包小凤虽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但勤劳朴素的她也主动与附近的电子厂沟通联系,通过送货上门的方式在家制作电子元器件,平均一天也有三四十元的收入。在她的宣传下,有五六户不方便外出务工的易地搬迁安置户也加入进来,户均增收3000/年。

周国平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不服输的态度,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探索出了“致富密码”,走上了康庄大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了易地搬迁安置点人人认可的致富典型。周国平笑着说:“现在的生活好、日子甜、心里暖,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