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2025年工作要点

索 引 号:4309810018/2025-2085847 发布机构:沅江市文旅广体局 发文日期:2025-03-31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全市文旅广体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厅局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文化兴市”战略,以承办2025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大会为契机,以四聚焦一统筹为抓手,深耕文旅品牌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进文旅渔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旅广体市场管理服务水平,筑牢安全底线,奋力谱写全市文旅广体事业和产业发展新篇章。

一、聚焦文旅大会,推动文旅融合促消费

(一)全力承办2025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实现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办成一届特色鲜明、全省一流的盛会,按照大格局、强特色、上项目、市场化的原则,落实4+10活动方案(4个主体活动,10个配套活动),办成隆重、简朴、高效、稳定、安全有序的节会。

(二)落实2025湖南提振文旅消费14条措施。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指导保民村、九只树村开展油菜花、桃花观赏等乡村文旅促销活动,带动农文旅融合消费。承办好益阳市文旅产业发展成果展和湖乡美食。旅行社协会、自驾游协会、新媒体协会等组织合作开展万人游南洞庭、自驾游线路推荐、热点事件宣推等主题活动,招引游客来沅旅游消费。在油菜花、柑橘采摘季等农事活动中融入非遗展演、民俗游戏,设计3半日游微线路,搭配采摘+非遗体验套餐,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

(三)争创文旅品牌。推动沅江市船舶产业文化园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支持琼湖街道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创建和升级一批星级乡村旅游区。在南洞庭旅游度假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演艺活动,发展夜游、夜娱、夜食等夜间新业态,打造彩虹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溯沅而上 山水相连文旅品牌联盟活动,与沅水流域开展文旅交流,共同打造文旅品牌。提质升级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宣传推介一批优质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一批文旅体验样板。推介沅江文旅资源、文旅线路,推广湖鲜食品。

(四)力争2025年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到7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3亿元。

二、聚焦省运备战,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五)全力备战2026年省运会,开启加速度模式。实行三集中、全封闭训练,在全市优选两个训练基地,把摔跤、柔道、武术项目运动员集中在东方壹号学校,田径项目在市一中组队,教练员与运动员同吃同住,开展三集中、全封闭的日常训练。与汕尾市水上运动中心合作,引进30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5月份实现在沅江开展水上训练并参加7月份在沅江举办的全省锦标赛。强化人才引进,根据《益阳市体育人才引进办法》,人才引进1名高水平赛艇教练。全面完成益阳市下达的青少年组4-6枚和成年组1枚以上的赛会金牌任务。

(六)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3月份推动国球进公园,在琼湖公园、蓼叶湖公园、休闲公园各安装2张乒乓球台;4月份完成沅江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8月份完成上琼湖体育公园综合馆建设;9月份完成韩家汊体育综合体建设。

(七)举办2025年沅江市第九届大众运动会,引导支持镇街道中心、协会开展社区运动会、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赛事,打造湖BA赛事品牌。承办好2025年湖南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益阳市羽毛球村超等赛事。

(八)支持体彩事业发展,强化宣传推介,拓展销售渠道,全面完成销售任务。

三、聚焦项目建设,推动文旅广体基础设施完善

(九)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鲟龙江湖、飞鸟乐园、桃李天下、温德姆酒店、小河咀民宿等文旅项目建设;加快低空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演艺等项目落地。全力推进浩江湖景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船舶馆改造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施工,力争尽早竣工投入使用;

(十)做好亚行项目中湿地文化中心、博物馆等重点文体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十一)积极包装各类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或专项债用于文旅广体领域的补短板强弱项。

四、聚焦产业发展,推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完成24小时智慧书屋和茶盘洲镇幸福港社区村民书屋的建设,为市民打造便捷的阅读空间;

(十三)加强对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鼓励和指导符合条件的民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分馆;

(十四)利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项目,在中心城区固定1个以上的电影放映点,探索开展电影进校园、进企业、进敬老院活动;

(十五)推广品牌活动。持续举办小年夜群众春晚、元宵喜乐会、国潮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利用彩虹岛露天舞台,联合小吃集市开展丰富多彩演出,全力推动景区运营和夜间消费。

(十六)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扶持文旅企业,全年完成6家文旅企业升规入统;用好各级文旅产业相关政策,支持游艇等文旅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创新文旅融合项目。升级文化惠民服务,在沅来有乐”“村村有戏基础上,整合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资源,开展一村一月一主题活动,涵盖读书会、广场舞大赛、非遗手作体验等。深化结对帮扶,组织文艺团队每季度为偏远乡村送戏下乡、艺术辅导,盘活乡村文化队伍,力争人均文化场馆服务人次增长50%以上。

(十八)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创作洞庭秋月演出节目,打造洞庭最美赏月地文旅名片,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创作高质量文艺作品冲击更高奖项。加强与专业艺术院校、院团合作,引进人才与理念提升创作水平;建立群众创作孵化池,征集优秀剧本、曲艺脚本,为入选作品提供排练场地支持,争取孵化2-5部群众自创作品。

(十九)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深入挖掘整理本土非遗项目,新增县级非遗20项以上,同时助力更多项目入选市级及以上名录。联合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在景区、书吧设置非遗展示区,提供免费体验材料包。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览,推动非遗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和旅游产品推广商品。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行业管理新生态

(二十)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大对洞庭湖博物馆的改造,亮化美化馆舍环境,完善馆藏条件,扩大展陈空间,完成馆藏古字画(第一期)文物的修复,争取古字画(第二期)文物修复项目申报。着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申报,力争凌云塔、魁星楼的修缮资金下半年拨付到位、黄茅洲船闸的修缮申请得到省局批复。在开展办展览、发宣传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常态化文物保护利用宣传的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增加服务人次,扩大影响力。

(二十一)按计划分步骤全力做好四普工作,继续进行文物勘探和新发现文物的整理,完善相关文物的四有档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加大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巡查,及时发现或排除文物灭失或毁损等各类隐患。

(二十二)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紧绷安全生产思想之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定期研究商讨文旅广体领域安全生产事宜,按照职责要求认真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常态化检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突出对彩虹岛景区、胭脂湖沙滩等临水景区,龙舟赛事、游泳等体育领域高危险性活动,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的大型文旅活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配合相关部门搞好燃气安全、自建房安全、禁燃禁放等各类专项治理。

(二十三)守住红线和底线,严格执法。坚守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两条红线和底线。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利剑护蕾等专项行动,对触碰红线底线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二十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防惩结合,加强对执法对象的法治教育和经营合规性培训,避免出现以罚代法、粗暴执法,为文化市场经营主体营造一个更具包容性、有温度的执法监督市场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