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在正式营业前配齐安全人员,办理好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保证持证经营,配合做好防溺水工作。”2020年8月初,沅江市某小区游泳池负责人对该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这样表态。
近年来,随着沅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经营性游泳场所数量由以前的1家增加到10家,且类型繁多,其中室内游泳池2家、室外游泳池(含充气式)8家。但持有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符合开业标准的仅有2家。不少经营性场所长期存在无资质许可、安全设施不达标、救生员配备数量不符合标准、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对游泳市民而言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对此,市文旅广体局从2019年起即谋划开展“行业清源”专项治理工作。
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大部分业主都希望能持证合法经营,办理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但有两个难题一直困扰业主,一是救生员难以聘请,二是部分场所系租赁或临时搭建,场地经营证明不知如何获取。
针对次情况,市文旅广体局专题开会研究,指示下属法制股、全民健身中心、执法大队会商帮助解决经营者实际困难。局法制股根据现实情况,针对场地证明这块,告知经营者小区泳池承包协议及社区场地使用证明也能作为经营场地证明。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与益阳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专门开办救生员培训班,培训沅江本地救生员12人,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向各经营业主宣讲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管理制度、检查要点和相关罚则,协助各经营业主制定完善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耐心宣讲、疑难解答和业务指导,到2020年8月,我市新核发高危体育经营项目许可证6张,2家不符合条件的游泳场所主动停业。确保了所有在营游泳场所均取得行业许可,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同时,各游泳场所还积极配合今年的“防溺水”工作,开展了“防溺水”公益宣讲、公益性游泳技能培训班、防溺水应急演练等工作。
通过连续两年的游泳场所“行业清源”行动,基本达到了规范行业经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目标,还游泳池一池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