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时间:2011年08月12日 作者:组织部 [字体: ]

  
  
  
  
【编者的话】     

1998年教育部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计划。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不足?下一步工作如何做?日前,有关人士就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形成体系     

近年来,教育部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拔尖人才的持续支持力度。目前,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实施的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基本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三个层次的优秀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     

第一层次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主,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构成两院院士的一支后备梯队;     

第二层次以“高校青年教师奖”和“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为主,培养、造就新一代优秀年轻学术带头人,这支队伍将作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后备梯队;     

第三层次以“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为主,吸引、稳定和培养一批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搭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由1998年的40.7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61.8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29.3%增加到32.2%,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由4.6%增加到7%。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已达到59%,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20%。据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共514人,占两院院士总数的38.6%,共有教授6.02万人、副教授18.63万人,分别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9.7%和30.1%。     

通过实施重点人才计划,有力地加大了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     

1998年,教育部在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实施了一系列人才计划,积极为一大批优秀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逐步成长为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延揽学界精英,造就学术大师,带动学科建设。该计划实施五年来,共有74所高校聘任了537位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平均年龄41岁,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直接吸引了200位海外优秀学者回国工作;绝大部分长江学者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部分长江学者在一些关键性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有6位优秀学者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12位长江学者分别于1999年至2003年当选为两院院士。     

“高校青年教师奖”和“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立足国内培养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年轻的学术带头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自1999年至今共投入两亿元,有132所高校的429名优秀青年教师获奖,平均年龄为38岁。“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自1993年实施至今,共投入近1.5亿元,支持了922名优秀年轻教师。这两个人才计划项目推动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人才计划项目,为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努力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近年来,共投入5亿多元,资助近1.5万人次,对培养和稳定高校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许多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也纷纷实施了相应的人才计划,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力度。     

积极采取措施,为高校优秀人才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启动“211工程”、“985工程”等重大工程,努力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九五”期间,“211工程”共投入109亿元(另有80亿元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高等学校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1998年教育部组织实施“985”工程,获得支持的高校都从“985”工程的经费中拨出相当一部分作为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推出了吸引、稳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举措。     

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发挥科研基地的作用,为高校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目前,在高等学校已建立了1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4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6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优秀拔尖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     

深化改革,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许多高校积极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用人制度和“按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加强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拔尖人才的同时,注重创新学术团队的建设。     

200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中设立专项,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匹配骨干教师项目经费,每位特聘教授可自主遴选5名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开展学科前沿的探索研究和高技术研究。     

  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关人士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够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结构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针对高等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有关人士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明确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     

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重要方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对高校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紧密围绕培养、吸引、用好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加大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的力度,扶持创新团队的建设,面向海内外遴选优秀拔尖人才,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和优秀群体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积极营造更加有力的政策环境,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依托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和重大科研项目,探索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新模式,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加大对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吸引、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既要面向海内外吸引、遴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也要立足国内高校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还要着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对高校教师的培养力度。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队伍汇聚模式。     

  启动“高校创新团队计划”,重点扶持创新团队建设。鼓励高校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     

  深化改革,进一步营造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     

  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理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权限,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加强西部地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提高投入使用效益,把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来抓。(子兰)  

【资料】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李嘉诚先生及其领导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投入港币6000万元,教育部筹集相应配套资金,用于在高等学校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李嘉诚先生还另行捐赠港币1000万元,用于设立“长江学者成就奖”。     

   高校青年教师奖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是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相配合、与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的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也是目前各类人才支持项目中特别强调教学科研并重、鼓励科研创新、体现教学导向的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其宗旨是立足国内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年轻的学术带头人。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为促进新一代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成长,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国家和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一项以培养造就年轻学科带头人为主要任务的“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设置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主要用于扶植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点和博士学科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已有突出成果的优秀年轻人才。基金来源主要争取国家拨款,同时广开渠道,积极吸收国内外捐赠、赞助。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为了支持和鼓励我国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创业,在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987年,根据小平同志接见陈省身先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原国家教委利用国家财政安排的引进国外人才专项经费,设立了“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2000年更名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该计划被誉为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第一块馒头”。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启动实施以来,资助项目进展良好,绝大多数项目已经结题。部分受资助骨干教师在圆满完成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又承担了国家、地区的重大科研项目,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为贯彻国家留学方针,充分发挥广大留学人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支持他们回国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教育部特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凡获得博士学位,在外留学三年以上(获国内博士学位在外留学一年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回国后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均可在回国后一年内提出申请。 
  
  
                            (编辑:游立斌 稿源:中国教育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