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应增强“造血”意识

时间:2011年08月12日 作者:组织部 [字体: ]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展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日益凸显。一是农业税取消后,基本上不能向农户征收费用,再加上过去部分农户的尾欠收缴难,导致村集体原来垫付农业税产生的债务越来越重。二是由于村级负债繁重,村集体经济收入少,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根本无法应付日常支出。三是退休退职村干部的待遇不能落实。这些实际困难不仅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一事一议”筹资的积极性,而且严重挫伤了村干部谋事、干事的热情。在当前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一些村干部寄希望于上面来项目、来资金的想法确实情有可原,但抱着守株待兔的思想、望着“天降甘霖”的想法应该转变,也就是说不能只盼着“输血”而忘记“造血”。
      笔者认为,所谓“造血”,就是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奔康,依靠自身想方设法改变村运转困难的“贫血”状况,为建设有序、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献计出力。作为村干部,在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前提下,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在因地制宜谋发展多动脑筋。首先必须全面深入了解本村本土的基本情况,包括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结构、村民思想状况等,每一个村干部对这些情况都必须时刻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在发展的机遇降临时,找准最佳的切入点、结合点,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其次,作为村干部还必须有敏锐的发展眼光,不但要看到眼前的发展现状,还要善于分析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形势。既不能墨守成规、坐吃山空,也不能盲目跟风、急躁冒进,而要大胆创新,不断开发新“亮点”,在稳妥大胆的科学发展中赢得群众 的信赖与支持。再次,作为村干部在制定发展方案时,要做到集思广益,通过上门走访、召集党员群众座谈等方式,广泛听取村民对加快本土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中民意、反复酝酿,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二要在开源节流促增收上多下功夫。一方面村干部要主动接受村民理财小组对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准确及时地进行财务公开,确保村级财务支出的公开透明,以节流促壮大。特别是主职村干部要带头厉行节约,做到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报的条不报,管紧管严公款消费、公用开支。另一方面,作为村干部,在目前村集体收入来源少、经济较困难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盘活现有村集体闲置资产。比如村集体山林、湖洲、学校等,都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以利用,或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管理,或利用本土资源招引客商前来投资办厂,通过这些创收、增收途径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三要在调优结构引民致富上多做文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不只是农业专家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更应是身处基层一线的村干部们主动承担的责任。作为“村官”,应在熟悉本村本土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放弃小农经济意识,发展规模农业、订单农业,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抓好农产品深加工,逐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促进农产品由产量型向效益型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致富奔康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多提方案、多拿高招,以提高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俗语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想,只要村干部时刻有“造血”意识,真正想村强、带民富,并处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就一定会成为群众公认的好“村官”,带领群众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管理员登录